宁心正道立人,师之使命;传道授业解惑,师之职责。面对新课改、新课堂、新教学,青年教师该如何站好三尺讲台?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的更新迫在眉睫。在常州市教育局“名师导教”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依托北郊高中的优秀资源,聘请陈浩老师担任语文组牛亚双老师和吴子馨老师的导师,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陈浩,中学高级教师,北郊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组组长,首批“名师导教”优秀导师。曾多次获得省市级评优课和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借着附属高中与北郊高中两校之间便利的地理条件,陈浩老师率先带头,积极响应“名师导教”活动,走进附属高中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面对面指导。10月28日下午,吴子馨老师在教科院附属高中高一(5)班讲授《“探界者”钟扬》一课。吴老师围绕钟扬身份的转变,整体感知钟扬形象,聚焦身份特征,探究种子精神。11月2日上午,牛亚双老师则在教科院附属高中高一(3)班引导学生进行期中复习。牛老师以文本问题出发,以讲练形式展开,以旧带新,引导学生破题、解题,建立学科自信心,培养学生抓住问题重心,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课后,陈浩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进行了评课。陈浩老师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师生互动精彩纷呈。针对吴老师和牛老师的课堂教学,陈老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专业的视角进一步指出:
一、关于题解,要有设计感,要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捕捉并分析出学生思维要点,进行针对性讲评;
三、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选题时注意不能“唯题目是论”“唯答案是论”,不仅要聚焦学生的优秀答案,更要重视学生的错误答案,将问题提炼出来进行整体分析;
四、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模式。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去思考、交流、分析,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我;课堂互动不拘泥于问答模式,可以将写、练、答、讲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开创更具有活力,思维更开阔的创新型课堂。
杜兰特曾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名师导教”活动既引导着青年教师思考,也督促着他们不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相信在北郊高中语文组优秀教师的引领下,我校教师一定能够不断总结和丰富教学经验,立足实际,探索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撰稿|牛亚双
摄影|王伯美 江铖昱
审核|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