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依托于教科院
常州市教科院作为基础教育科研机构,是常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决策的参谋中心,学科教研的指导与管理中心,教学质量的监控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中心,学校教学发展的策划中心,是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市级教育智库。学校以教科院为依托,创新学科教研,开发丰富课程,培育精良师资,提升教育质量,借助教科院丰富的办学指导经验,助推学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学校借助北郊资源
2022年9月,2022年9月,学校在北郊高中过渡办学,在北郊高中的校园里沉浸式学习、零距离体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常州市教育局为学校量身打造“名师导教”方案,由北郊高中派出骨干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方式为青年教师配备优秀导师,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借助北郊高中的优质资源,不断为自身发展赋能。学校在北郊高中过渡办学,在北郊高中的校园里沉浸式学习、零距离体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常州市教育局为学校量身打造“名师导教”方案,由北郊高中派出骨干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方式为青年教师配备优秀导师,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借助北郊高中的优质资源,不断为自身发展赋能。
3.学校师资队伍强大
学校通过干部选聘、人才引进、名校优才等多元化方式打造了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教师团队。目前,有高中毕业班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近40%。2023年,学校新增两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已入职教师中,一学期以来在省市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占比超过50%,在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技能比赛中获得市区及以上一等奖的教师占比超过25%。通过“优才计划”招聘的26位新教师中,研究生占比近90%,毕业于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85、211院校的教师占比近60%。
4.学校学生培养多元
学校校徽由学生设计完成,学校首块校名牌出自学生之手,建筑、道路、庭院名均广泛征集于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辩论赛、科技节、体育节、戏剧节、文化节、社团活动、模拟政协、生涯规划实践之旅、优秀学生卓越之旅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学生分别在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江苏省“画时杯”中小学师生数字美术作品网络展示活动等一系列省市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5.学校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位于钟楼区“未来教育港”核心地段,地处常武之间,是距离武进地区最近的一所市区高中。学校毗邻中吴大道、龙江路高架,位于高架道口,是地铁规划4号、5号线的枢纽地带,交通非常便利。学校紧邻常州市教科院、常州市教育考试院和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凭借地缘优势,学校将聘请教科院专家深入学校课堂,通过专家式引领、导师制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教科院附属初中探讨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路径。
6.学校布局以生为本
校园功能布局上坚持“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动静分区。校内建筑之间基本实现连廊贯通,师生通行,风雨无碍。设置的地下接送中心,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极大便利。学校重点打造的“三站一中心”——名班德育工作站、名师导学工作站、身心健康工作站和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均设置在教学区,让关爱和帮助常伴学生左右。
7.学校学习空间舒适
学校校园环境设计,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风格,为师生营造生态、宜人的校园环境,一步一风景,一园一主题。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园林古色古香,让人流连忘返。庭院以植物为主题,所栽种植物,涵盖了高中生物教材中大多数植物种类。庭院的取名,均源自古典诗词和经典名著,如“东篱园”“梅香园”“修竹园”等。
教室窗户按照通窗设计,室内光线充足。教室配备智慧照明灯具、教学用一体机、万向黑板、一师一麦、云教云研设备,功能全面,设施一流。室外4米宽的走廊和大地穴(小型合作社区)为师生提供课间休憩、交流的广阔空间。
8.学校生活设施一流
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设施齐全。建有游泳馆、乒乓球馆、篮球馆、400米标准跑道;上下两层的千人报告厅,让人有身临剧场般视听感受;近2000平米的学校图书馆(含150平米的咖啡吧)功能完备,空间自由开放;宿舍均为标准4人间,每个宿舍均设置独立卫浴和空调设施,可同时满足近1500名同学住宿需求。
9.学校推进云教云研
学校在教科院“范导式教学”成果的引领下,深入推进云教云研,以技术支撑教研,以教研引领教学,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学校将在每个教室建设“云教云研”远程听评课系统。该系统的建设,旨在通过常态化超高清动态还原教师授课、研讨全过程,深度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便捷化、普适化、智能化的教研新模式。通过该系统,评课专家可以1+N互动式线上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可满足组织各种规模教研活动的需要。依托网络空间,“云端课堂”可以全过程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记录学生的成长。“课堂回放”有利于深度教研,配套的AI同步语音翻译系统,有利于留存精彩点评,助推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10.学校课程前瞻开放
学校成立于2022年2月,是首批“江苏省中学物理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学校”“常州市影视教育实验学校”,是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的生源基地,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基地。学校与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携手打造初高中一体化德育品牌,构建“五格三致”育人体系。《崇贤文化涵育“明美臻善”品格的德育实践工程》被成功立项为2023年常州市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影视创作(教育)促进学科深度学习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被成功立项为2023年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撰稿|王伯美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