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蕴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同地方各有不同的地方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促进学生认同和弘扬常州优秀的地方文化,我校团委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走入地方文化场馆,感受常州历史底蕴。
一条大运河灵动了常州,也积淀了常州。大运河作为常州的母亲河,沉淀了历史悠久的红色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革命家、实业家。为推动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1月17日上午,校团委组织各班优秀共青团员代表来到“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参观了大运河记忆馆。
在馆内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逐一参观浏览了“运河历史”、“运河遗存”、“运河风物”、“运河儿女”、“运河新姿”等五个部分。
透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影像,大家了解了数千年来大运河从开凿到兴盛的发展历程,重温了运河两岸走出的一大批治水英雄和杰出儿女。走过运河人家、老街商铺、塾馆书院等一个个生动再现的现实场景,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了大运河流淌千年所孕育的多姿多彩的地方民风习俗、名点美食、手工艺术、传统戏剧等。展览馆中一件件原址工厂中的老设备,带领大家回到了上个世纪,领略了伴随着大运河的繁盛而飞速发展的常州近现代工业,如常州恒源畅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等。整个浏览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投入,受益匪浅。
大运河也与我校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校园地处钟楼区皇粮浜地块,是古代“漕粮”水运的枢纽地带;校园紧邻陈渡南路;学校办学精神“奋楫笃行,竞渡争流”中也融入了船帆、航行、河流等元素,都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此外,各班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前往常州方志馆等地方历史文化展览馆参观学习,品味历史韵味,领略创新振兴。
学生感悟
今天因为学校组织的团员活动有幸参观了大运河记忆馆。在大运河记忆馆中蕴藏着运河人民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仅体现在城邦的变迁、学府的发展、工业的进步,更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着的运河人民身上。运河流转着常州的历史,而常州的历史哺育了运河。
高一(1)班 赵天池
团员们今天来到大运河记忆馆参观,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大运河的整体风貌,整个大运河如流动的血脉,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中,栩栩如生的常州地貌图用灯带展示了蜿蜒的城墙与运河,交相辉映,在锦绣常州中成为了靓丽的风景线。
高一(2)班 吴雨轩
来到运河五号之后,我们跟随讲解员进入运河五号,里面有许多老房子,这里都是原来的常州恒源畅染织厂。进入大运河记忆馆,我很快被一幅精美的画所吸引,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处繁华至极的常州古城,一条河从中穿过,解说员姐姐介绍这是康熙下江南图的局部。没想到大运河与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徐徐漫步,昏暗的灯光下,左右两边,有秩序地排着古时候的商铺,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画风突变,一大架纺织机摆在我的面前,常州的纺织业开始启航,常州的百年工业也开始发展了……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变革。常州有如今的创新与改变,自然少不了各个时期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我们打造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此行,我们见证百年工业,传承千年文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高一(3)班 程悦萌
一座城市中,总有一处纪念着它经历往事的地方。“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由昔日古运河畔老工厂、旧街巷改造而成。斑驳的老墙,高大的空间,灵动的线条所承载着的工业文明的记忆,是创新人灵感的源泉。大运河记忆馆保留大量棉纺织器,印象最深刻的乃是一系列车间成列,脚下鱼水自由。充分地感受到了“九十载不变鱼水真情,孕育常州工业明星城”。
高一(4)班 宣嘉航
溯源千年,筑水情愿
“教我如何不想她”——常州古运河,千年前春秋遗存的智慧结晶,如今仍孕育着无限的活力,“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黑夜便是黎明。”汪老之言,用于此处,既是对开凿者勇气的赞扬,也是对艰苦等待的人民的安抚。
步入大运河记忆馆,幽深的走道以“运河历史”“运河遗存”“运河风物”“运河儿女”“运河新姿”等板块延伸,古朴又蕴藏生力的布局,桌椅、物件展示着运河两岸的风土民情,农田葱茏,舸帆交错,俨然如一幅隽永的画卷。馆内的遗迹遗存讲述着中国大运河的诞生过程,大运河在各地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农业水利、漕运商贸中所发挥的功用,以及常州城垣的变迁及运河随城变迁发展的过程。
此行,感触颇多。有关于运河记忆和运河文化的故事还在继续。“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时间带不走历史,遗忘才是历史的终结。”我们应传承历史精神,踔励奋发,在物换星移的时间里留存本真。
高一(5)班 缪欣妍
撰稿|江铖昱
摄影|学生家长
审核|刁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