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应用研究”的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24-03-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魏均远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渗透生命教育的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王金萍  江铖昱      

所在单位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23831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二一年一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钟楼区紫荆西路6315室、317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


    (1)

王金萍

 

 

出生

年月

1994 10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专技十二级

研究专长

高中生物学课堂融入德育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

手机(必填)

18806128998

 


E-mail(必填)

 

20314183842@{域名已经过期}


 

(2)

江铖昱

 

 

汉族

出生

年月

1999 10


行政职务

教工团支部书记

专业技

术职称

专技十二级

研究专长

职业生涯教育与

课堂教学融合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

手机(必填)

18961127299 

 


E-mail(必填)

954188030@{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魏均远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研究


徐易柔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


高中生物学课堂融入生命教育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以来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生命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生命是生物体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1]。从生物的特性看,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现象复合而成的系统,其中储存着可遗传的信息,并在周围环境等因素下持续优化发展。

2.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基于生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从狭义上说,是解决生命问题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不仅注重关注生命本身,也关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等生存能力、提升生存价值。总的来说,生命教育就是帮助人学会更好地珍惜、尊重、敬畏生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3.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学者Barrows提出,开始时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由教师拿出所选择的病例,学生从准备阶段结合病例阅读大量文献,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以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后来才逐渐在学校教育领域被应用[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19.

[2] 姚丽丽.   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物教学, 2022(06):29-31.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最早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3]1968年,华特士首次在他创办的学校中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目的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英国的生命教育具备专门的教材[4],且已经成为了中学的必修课,这种课程体系以公民课程为核心,以学科渗透为主要方式;在澳大利亚,生命教育最初旨在减少毒品带来的危害[5],并且在实施时依据学生的性格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与社区合作。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引入生命教育[6],生命教育开始被政府所重视和关注,并逐步纳入教育系统;香港地区则注重家校共同进行生命教育[7],在学校普及生命教育知识的同时增加社会的参与程度。

20世纪90年代起,生命教育一词开始在我国大陆出现[8],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是叶澜教授[9],她提出了生命·实践教育理论,生命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开始就是对生命的感悟;肖川教授也是研究生命教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0],他的观点是生命教育应当达成使学生更加幸福的目标,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创造幸福的未来。近年来,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变得更为直观和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胡修金认为,疫情防控下的学校生命教育需重点培养五种意识[11]:生命意识、忧患意识、防控意识、生死意识、感恩意识。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生命教育,从2008年至2022年,共15年中可检索出21433篇文献,其中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方面的研究有330篇。在检索过程中发现,当前在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文章较多,大部分研究的侧重点是生命教育的现状、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等方面,研究的群体大多是高等院校,缺乏针对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生命教育。

因此,本课题基于PBL教学模式,研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发掘生命教育的素材、丰富教学案例、响应国家领导与政策的号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3.研究价值

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

发掘生命教育素材及丰富教学案例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3]Walters J D. Education for life: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M/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inspiration/books/efl/, Introduction, Chapter 21.

[4]王定功.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09):74-78.

[5]张月梅,王琳琳.澳大利亚生命教育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9):220.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4.29.109.

[6]周英会,方秀娜.生命教育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综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12):10-12.DOI:10.16792/j.cnki.1672-6758.2014.12.004.

[7]高明.香港中学生命教育对内地中学的启示及其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8]苏海针.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08(03):50-52.

[9]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河南教育,2002(03):1.

[10]肖川,朱咸丽.人的生命特征与生命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06):115-120.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21.06.019.

[11]胡修金,王军.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1(02):22-24.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查阅,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明确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渗透的可行性;

2.挖掘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素材;

3.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分别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和高中生展开调查,了解学校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现状;

4.基于PBL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向学生传输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形成珍爱生命的理念;

5.基于LICC课堂观察范式评估课堂,结合教学前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PBL教学模式渗透生命教育时遇到的问题并改善。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学校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学生现有的生命素养水平

利用访谈与问卷,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一方面掌握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教师后续对于教学的掌控,另一方面掌握学生的生命素养水平,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学情,更好的设计符合学情的课程。

2.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有关生命教育素材的开发与利用

仔细研读教科书,对五本教科书种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积极搜集各种网络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3.基于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课例开发

利用前期收集的学情以及相关素材,对相关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现状、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由此了解生命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的展开做好理论铺垫,同时在阅读相关文献时总结国内学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经验,确定好研究思路以便于研究的展开。

2.问卷调查法

查阅相关文献,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结合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编制学生调查问卷,选取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级共44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收集数据,为学生对于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的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

从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在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生物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未来进行生命教育的建议等方面设计访问提纲,对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家长,以及本校和外校的生物教师进行结构化访谈,同时做好访谈记录,访谈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4.教材分析法

全面分析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充分发掘其中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素材,并对此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在授课中实践后,通过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开展分析,为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提供参考。

5.案例分析法

选取基于 PBL 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在案例中既可以反思总结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基于PBL 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宝贵经验,从而探讨基于PBL 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分析法,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为正式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其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对学校教师与学生展开调查,以明确学校对于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现状,以及学生现有对于生命的理解层次,为正式实践提供现状参考。最后,研读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深入挖掘整理教科书种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素材。

第二部分

基于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进行时间,实践过程中利用课堂观察LICC范式这一工具进行课堂观察,为课后对于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问卷,以调查学生的生命素养水平,最后最终结合课堂观察记录、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前后测数据来判断生命教育效果,得出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针对实践过程和结果展开分析,设计如何利用PBL 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案供一线教师进行参考,同时也根据研究中得到的经验,针对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路径提供一些建议,最后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将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在传统的教学教研之上,借助智慧云端平台,线上开展云教云研活动,以技术支撑教研,以教研引领教学。课题组成员开展基于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公开课,并邀请专家们通过云教云研智慧平台听课,对课堂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指导,提出未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建议。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公开课

2023.12

徐易柔

人类遗传病

公开课

2024.5

魏均远

胚胎工程

公开课

2024.6

王金萍

特异性免疫

公开课

2024.11

江铖昱





最终成果(限3项)

基于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

论文

2026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主持人

王金萍,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科学士,主要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课堂融入德育教育

江铖昱,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师范专业理科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

2.核心成员

魏均远,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

徐易柔,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士,主要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课堂融入生命教育

 

3.研究基础


  生命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自2000年至2022年,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数目总体逐年上升,在2020年达至顶峰后,有所下降。这表明我国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上升。同时,各省市也颁布文件促进生命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园,如辽宁省教育厅制订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教育部门颁布的《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上海市出台并实施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且国务院于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在当代社会要学会生存生活,要重视生命教育。因此,生命教育走进中学校园刻不容缓。

1.png

在《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中国内地中学生群体中自我伤害检出率为22.8%、自杀意念检出率为 17.1%、自杀计划检出率为6.9%、自杀企图(未遂)检出率为2.9%,平均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自杀身亡,平均每分钟就有两名青少年自杀。如何将生命教育引入校园、带入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值得教育者深思。

而现行研究中,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仍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且中学生物学占比最大。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教科书是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一门专门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形成,也能够有效地将生命教育落实到学生身上。

4.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本研究将利用中国知网、万方、SpringerWeb of   science等文献资料平台,查找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基础,并依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